在一次的編輯審讀過程中,意外地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。一篇讀起來完全正確的文章,卻帶有隱性的成見和偏頗,這讓我想到許多公益傳播常見的故事套路—描述資源不足和弱勢處境,藉以引發大家的同情,由於工作範疇的界線,在說與不說之間,我猶豫了。
或許是專業直覺,我最終還是用提問的方式,迂迴地將問題轉化成討論,藉以引導客戶和團隊重新開啟對話。
但要開啟這樣的對話並不容易。在一個小型扁平且相對溫和的組織文化中,即使有人察覺到問題,很多時候也選擇保持沉默。當內容已進入到審讀的階段,或是來到策略溝通的階段,某種程度上已錯過了最佳的討論時機。但這些過程,反而讓我更堅定提出建議的必要性。
進一步與團隊對話與挖掘後才發現,這個專案最珍貴的地方,不是補足資源的缺口,而是幫助參與者創造截然不同的生命體驗。換個角度講故事後,內容瞬間變得更有力量,透過深入對話,我發現了更有力量的故事核心:這個教育專案的價值,不在於填補資源的不足,而在於創造不同的生命體驗。這個觀點的轉變,讓整個敘事有了嶄新的可能。
這個過程帶來重要啟發:
1. 憐憫與同理的差異
同情來自俯視的視角,容易強化刻板印象
同理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,看見每個生命的獨特價值
真正的改變始於同理,而非憐憫
2. 敘事策略的重新思考
從強調不足到發掘潛能
從單向援助到共同創造
從激發同情到建立連結
3. 溝通策略的挑戰與突破
選擇適當時機提出建議
以同理心理解組織文化
在專業與彈性間找到平衡
策略溝通的價值,在於發掘每個故事更深層的意義。當我們能夠超越憐憫,轉而採取同理的視角,不僅能看見在地生命的韌性與價值,更能真實傳達專案的核心理念,進而創造更深遠的社會影響力。
這不僅是內容策略的專業思考,更是幫助公益傳播走向更有意義實踐的重要課題。
憐憫的視角是由高處往下看,同理則是平視甚至仰望每個人的價值。當敘事跳脫習慣,專注於連結與共創,不僅故事更真實,專案的影響力也變得深遠而有意義。
而這才是值得努力的方向。
關於作者
Claire Lin | Biudesign & Co. 品牌策略顧問
Claire 是小美事創意 Biudesign & Co. 的靈魂人物,她不僅是一位設計師,更是一位具有深度洞察力的策略性顧問。專注於為小型企業和預算有限的團隊提供量身定制的品牌策略,目標是將設計與實務經驗結合,打造出具有充實內涵與持續成長的品牌。
小美事創意Biudesign & Co.堅信每一個品牌都有在市場發光的可能。Claire 以她的專業和細膩,為企業創建明確可執行的品牌策略,使他們在市場中發揮最大的影響力。
從需求挖掘、視覺溝通設計到策略執行,陪伴每一位客戶走向成功的品牌之路。
如果你是小型企業主,想擁有一個不僅吸引目光、更能帶來長期成長的品牌,歡迎加入我們的社群,獲取更多品牌策略的實用見解!
📲 了解更多:
🌐 官網:www.biudesign.com
📘 Facebook: 小美事設計侍物